•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35卷  第1期

作物科学
稻瘟病抗性品种云引籼粳交花药培养体系的建立
魏毅东, 解晓平, 谢鸿光, 王克武, 曲梦宇, 蒋家焕, 郑燕梅, 谢华安, 张建福
2020, 35(1): 1-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1.001
摘要:
  目的  花药培养在不同培养基成分构成的条件下,诱导率和成苗率等都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以及其他培养条件,提高云引籼粳杂交后代花药培养效率,为稻瘟病抗性品种云引的挖掘和利用奠定基础。  方法  以稻瘟病抗性粳稻品种云引作为母本,与常规籼稻品种粤晶丝苗进行杂交,F1代幼穗经过消毒后接种。根据不同基础培养基,碳源以及2,4-D质量设置了12种诱导培养基,经过比较出愈率、绿苗率、得苗率和花药培养力,进而确定最佳的培养条件。  结果  NB培养基的最高培养力仅为0.52%,而M8培养基的培养力0.90%~1.92%;以蔗糖为碳源的M8培养基早期出愈率可达到11.32%,添加1.0 mg·L−1 2,4-D和2.0 mg·L−1 2,4-D花药培养力相当,分别为1.89%和1.92%;而0.2 cm大小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时绿苗率最高,达到18.3%。  结论  云引籼粳交材料的最佳花药培养条件为:M8基础培养基,添加50 g·L−1蔗糖作为碳源和1.0~2.0 mg·L−1 2,4-D,当花药愈伤组织长至0.2 cm时转移至分化培养基分化。
以三明显性核不育系转导稻瘟病抗性基因Pi9改良恢复系的效果
邓则勤, 黄显波, 林成豹, 唐江霞, 叶仰东, 苏荣理, 梁水金
2020, 35(1): 6-1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1.002
摘要:
  目的  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导入恢复系双抗明占,以提高其组合抗病能力。  方法  通过构建Pi9基因的三明显性核不育系载体作中间“架桥”,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每个回交世代选择有Pi9标记基因带型的显性核不育株与双抗明占回交,至BC4F1代筛选获得检测有Pi9标记基因带型可育株自交纯合Pi9基因,获得卸载了核不育基因的双抗明占抗病近等基因系。  结果  获选的6个改良系经田间抗性鉴定有5个抗稻瘟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进行配合力测验及农艺性状比较分析,改良系Y25-1一般配合力表现最好,抗病能力强,主要农艺性状与双抗明占相近,可作为抗病的双抗明占推广应用。  结论  通过水稻三明显性核不育系作中间“架桥”,导入Pi9基因可有效提高双抗明占及其组合抗稻瘟病能力。
园艺科学
90份鳄梨种质资源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董美超, 杨帆, 李进学, 付小猛, 高俊燕, 周东果, 王绍华, 龙春瑞, 郭莉娜, 岳建强
2020, 35(1): 13-1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1.003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对采自中国云南德宏、保山、西双版纳、普洱、红河和缅甸克钦邦、掸邦地区共90份鳄梨种资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其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CTAB法提取鳄梨叶片基因组DNA,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对90份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电泳分离,银染显色。电泳结果得到“0,1”矩阵,使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每对引物的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有效等位基因数、遗传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同时使用NTSYSpc-2.11F计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根据相似性系数进行UPGMA聚类分析和PCA主效应分析,对鳄梨种质资源进行分类。  结果  从24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8对引物共扩增出1 165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 163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9.83%;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1.294 4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0.209 5;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0.353 0。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752处可划分为4个类群,第I类群有1份保山种质70号;第II类群有24份种质;第III类群有1份西双版纳种质59号;第IV类群有64份种质。在遗传相似系数0.763处可将第IV类群划分为3个亚群(A、B和C)。用PCA法对90份鳄梨种质AFLP标记结果进行主效应分析,显示了不同种质的分类位置,主效应分析结果与分子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呈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结论  9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59号和70号相对特殊,在种质创新中应给予重点关注。
红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户帅雅, 李斌奇, 陈孝丑, 巫伟峰, 张毅智, 陈春, 陈发兴
2020, 35(1): 20-2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1.004
摘要:
  目的  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6个红掌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为红掌新品种选育、品种改良、种质资源管理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采集到的56个红掌品种为试验材料,从100条哥伦比亚大学(UBC)公布的ISSR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 分子标记引物中筛选出10条多态性引物,利用筛选得到的10个通用引物,构建红掌ISS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对PCR扩增结果进行UPGMA(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 非加权成组算术平均数)聚类分析,并计算其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  结果  结果显示,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得到99个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95个,多态性比率为95.96%。用POPGENE分析结果得: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03 6;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58 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6个红掌品种可以分为12类;  结论  分类结果与火焰苞颜色存在一定的相关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红掌品种及其亲缘关系的鉴定,罗兰公主、香妃、索米、彩霞、紫雷鸟、黑皇后、国王等7个品种性状独特,且相互之间遗传距离较远,可以作为新品种选育、品种改良的母本,也可以作为优良的种质资源进行保存。
福建特色茶叶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何肖云, 饶秋华, 刘兰英, 傅建炜
2020, 35(1): 28-3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1.005
摘要:
  目的  探明福建特色茶叶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细菌群落结构在不同种类茶叶间的分布情况。  方法  采集福建特色茶叶大红袍、铁观音、花茶共15组样品,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不同种类茶叶中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行解析。  结果  经过高通量测序以及统计分析,最终共获得11 472个OTU,包括37个门,95个纲,150个目,207个科,277个属。比较3种茶叶,发现大红袍在物种丰度上要高于铁观音与花茶,花茶的物种多样性要高于大红袍与铁观音,且同为乌龙茶的大红袍与铁观音在细菌群落结构上更为相似。在属水平上,10组大红袍样本中共有的优势属为乳球菌属、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属,2组花茶样本中共有的优势属为拟杆菌属,3组铁观音中共有的优势菌属为乳球菌属与双歧杆菌属。其中,丰度前10的优势属中有5个为乳酸菌。通过共现网络分析,表明乳酸菌与其显著相关的大部分物种呈互利生长的关系。  结论  大红袍与铁观音的优势菌纲为芽孢杆菌纲和放线菌纲,花茶的优势菌纲为梭状芽胞杆菌纲与拟杆菌纲。比较3种茶叶的细菌群落结构,发现茶叶种类可能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乳酸菌在3种茶叶中均为主要优势细菌。
多花黄精不同龄节药材质量研究
陈怡, 姚云生, 陈松树, 刘红昌, 赵致
2020, 35(1): 38-4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1.006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多花黄精不同龄节药材质量,为其产地采收初加工、分级分类和临床合理用药量的配伍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和四部)测定贵州省六枝特区多花黄精不同龄节的水分、浸出物、灰分和多糖含量,利用比色法测定黄酮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不同龄节的质量变化并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灰分以2年龄节最低,为1.38%;醇溶性浸出物以2年龄节最高,为78.04%;多糖以1年龄节最高,为14.65%,1~3年龄节的多糖含量符合药典标准,而4年和5年龄节的多糖含量低于药典标准;黄酮以2年龄节中最高, 为1.91%;灰分与药用成分均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多花黄精不同龄节的质量排名依次为2、1、3、4、5年。  结论  在多花黄精产地初加工时可将不同龄节进行分级,其中2年龄节为1级,1年龄节为2级,3年龄节为3级。在临床中,可根据多花黄精药材的不同质量进行合理用药量的配伍。
动物科学
绵羊肺炎支原体和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黄丽丽, 林裕胜, 肖义军, 胡奇林
2020, 35(1): 44-5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1.007
摘要:
  目的  为实现临床上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 Mo)和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 CP)两种病原混合感染的同时检测,建立Mo和CP的双重PCR检测方法。  方法  应用基于Mo的P80基因和CP的PLD基因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应用该方法和单一PCR方法对临床收集的70份样品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  结果  建立的Mo和CP的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够同时扩增出Mo 700 bp和CP 290 bp左右的片段,而对其他羊病常见病原的DNA扩增均为阴性。Mo和CP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 530 pg·μL−1和3 500 pg·μL−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70份临床样品中Mo阳性率为25.71%,CP阳性率为18.57%,同时感染Mo和CP阳性率为7.14%,与单一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较高、重复性好等特点,为临床上Mo和CP混合感染的快速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实用方法。
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营养组成比较分析
罗钦, 李冬梅, 钟茂生, 朱品玲, 黄敏敏, 饶秋华, 刘洋, 潘葳, 罗土炎
2020, 35(1): 51-5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1.008
摘要:
  目的  探索澳洲龙纹斑亲鱼生长关键阶段的营养组成,提升澳洲龙纹斑人工繁殖技术,以增加其鱼类苗种资源。  方法  通过分析化学方法检测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含量,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  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肌肉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呈极显著差异,雌、雄亲鱼肌肉中17种氨基酸除了组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15种氨基酸均为雌亲鱼含量极显著高于雄亲鱼(P<0.01),雌亲鱼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甜味氨基酸总量、苦味氨基酸总量、酸味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含硫氨基酸总量、支链氨基酸总量和芳香族氨基酸总量等均极显著高于雄亲鱼(P<0.01)。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脂肪酸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均是油酸C18 1n9c,棕榈酸C16 0次之,而且雌亲鱼的棕榈酸C16 0含量极显著高于雄亲鱼(P<0.01),但雌、雄亲鱼的油酸C18 1n9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雌、雄亲鱼n-3/n-6的比值都为1.0。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都达到了WHO/FAO提出的E/T应为40%左右和E/NT应为60%以上的参考蛋白质模式标准,雌、雄亲鱼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相近且高达78%,而且富含不饱和脂肪(∑UFA为57.4%和55.4%)。  结论  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的主要营养成分脂肪、蛋白质差异显著。建议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分池饲养,饲喂不同营养的饲料。雌、雄亲鱼肌肉营养价值高,是优质的动物蛋白源。
植物保护
黄龙病罹病柑橘叶片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刘晓菲, 甘芸, 刘利华, 赵建伟, 黄建成, 郑宇
2020, 35(1): 59-6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1.009
摘要:
  目的  比较健康、罹病柑橘叶片在温室条件下内生菌群落结构差异,以及同一植株不同罹病程度叶片的内生菌群落结构差异,分析黄龙病侵染相关的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种群动态变化,为柑橘黄龙病菌的共培养和病原学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引物对OI1/OI2c对植株染黄龙病的状态进行检验,以健康和不同罹病程度(无症绿色、斑驳黄化、均匀黄化)的柑橘叶片为样本,通过对细菌16S rRNA和真菌rDNA-ITS序列的高通量测序,将得到的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数据进行聚类和多样性分析。  结果  4组样品分别通过聚类获得13个门类、22个纲、57个目、101个科、208个属的细菌,以及2个门类、12个纲、24个目、43个科、43个属的真菌。黄龙病菌的相对丰度随着叶片罹病程度的加深而增加。健康组和罹病组共有的细菌优势菌属为甲基细胞菌属、1174-901-12属。Sphingomonas属为健康组的优势菌属。AlphaI cluster属和Hymenobacter属的相对丰度随黄龙病的入侵增加。健康组和罹病组共有的真菌优势菌属为横断孢属,Zasmidium属和Trichomerium属只为罹病组的次优势菌属。Zymoseptoria属的相对丰度与黄龙病菌呈正相关。  结论  黄龙病菌的侵入改变了植株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健康组和罹病组的内生细菌、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优势及次优势菌属及其相对丰度也有存在差异。高通量测序对植物样本的直接检测能有效避开前人使用传统检测的短板,获得包括难培养、低丰度菌群在内更完整的内生菌群落结构,为更系统分析与黄龙病菌入侵生长相关内生菌和寻找其潜在伴生菌的研究提供依据。
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特性研究
杜宜新, 石妞妞, 阮宏椿, 甘林, 时春喜, 陈福如
2020, 35(1): 67-7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1.010
摘要:
  目的  研究影响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害疣孢霉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筛选可有效抑制其萌发的杀菌剂提供依据。  方法  在−80℃、−20℃、0℃、4℃、10℃、15℃、20℃和25℃处理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然后25℃培养,测定温度对破除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休眠的影响;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碳源和氮源对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影响。  结果  0℃、4℃处理12 h、24 h和48 h可破除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休眠,促进萌发;适合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pH值为6、7和8,其萌发率分别为8.66%、9.79%和8.40%;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WA)、双孢蘑菇浸出液培养基(MuEA)、双孢蘑菇煎汁培养基(MuDA)、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和V8培养基上的萌发率分别为0.00%、6.38%、8.43%、1.33%和6.23%,在MuDA培养基上萌发率最好,显著优于其他供试培养基;葡萄糖、蔗糖和山梨糖有利于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其萌发率分别为10.77%、9.96%和9.85%;在MuDA培养基中加入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鸟氨酸后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的萌发率分别为12.32%、13.45%、13.74%和11.64%,显著优于不加氮源的萌发率。  结论  0℃、4℃处理12 h以上可破除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的休眠;适合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pH值为6、7和8;MuDA培养基是适宜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培养基;葡萄糖、蔗糖、D-乳糖、山梨糖和D-棉子糖是适宜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碳源;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鸟氨酸是适宜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氮源。
新入侵害虫木瓜秀粉蚧防治药剂的筛选及敏感性测定
李建宇, 史梦竹, 王秋月, 罗育英, 郑丽祯, 傅建炜
2020, 35(1): 74-7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1.011
摘要:
  目的  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 Williams and Granara de Willink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新入侵害虫,为筛选出防治木瓜秀粉蚧的高效药剂,明确其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  方法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龄若虫和雌成虫对15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  结果  从15种药剂中筛选出5种对木瓜秀粉蚧毒力较高的杀虫剂,分别为25 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虫螨腈悬浮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哒螨灵水乳剂和15%唑虫酰胺悬浮剂;其中,25 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木瓜秀粉蚧的致死中浓度(LC50)最小,2龄若虫和雌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243 0 、0.782 1 mg·L−1,其次为10%虫螨腈悬浮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15%哒螨灵水乳剂,15%唑虫酰胺悬浮剂的LC50值最大;木瓜秀粉蚧2龄若虫对药剂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雌成虫。  结论  就生物活性测定而言,在木瓜秀粉蚧爆发时,可选用25 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虫螨腈悬浮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哒螨灵水乳剂和15%唑虫酰胺悬浮剂作为当前防治木瓜秀粉蚧的主要防治药剂,可有效遏制入侵害虫木瓜秀粉蚧的危害。
食品科学
响应面法优化鸡肉蛋白酶解工艺
于亚辉, 陈沁雯, 李晓婷, 方婷
2020, 35(1): 80-8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1.012
摘要:
  目的  采用双酶分步酶解方法优化鸡肉蛋白酶解工艺,为制备品质较佳的鸡肉香精提供技术参考。  方法  以动物蛋白酶与复合蛋白酶为目标酶,游离氨基酸、多肽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重要影响因素。接着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确定响应面优化试验中心点,最后选取游离氨基酸、多肽含量以及热反应产物风味评分3个指标为评价依据,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法,探讨鸡肉蛋白双酶分步酶解工艺及其对制备鸡肉香精风味的影响,确定重要参数的最佳水平。  结果  总加酶量、总时长、固液比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及岭脊分析确定参数值分别为0.82%、7.26 h、1 4.40,预测综合得分为89.41,实际得分88.97,模型可靠。  结论  通过多指标响应面法优化了鸡肉蛋白酶解条件,提高酶解效果,并制备出风味较佳的鸡肉香精。
γ-聚谷氨酸对面团面筋网络结构的影响
艾丽丝, 李天骄, 但阿康, 林向阳
2020, 35(1): 90-10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1.013
摘要:
  目的  了解和面过程中添加γ-聚谷氨酸对面团面筋网络结构的影响,为γ-聚谷氨酸在烘焙食品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以γ-聚谷氨酸的添加量为变量,利用核磁共振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面团内部水分含量和状态的变化,结合质构仪和环境扫描电镜技术进一步对面团的质构特性、拉伸特性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设置不同γ-聚谷氨酸添加量处理,在和面过程的不同时间进行取样,研究面团制作的不同阶段γ-聚谷氨酸对其面筋网络结构的影响。  结果  添加0.3%的γ-聚谷氨酸时,质子密度M21M22最大,表明有更多的水分截留在蛋白质-淀粉形成的网络结构中;质子密度成像结果也显示出密集且均匀的红色部分;质构特性及电镜成像与核磁共振测定结果一致,并且γ-聚谷氨酸会延长面团完成时间,其面筋网络结构最稳定。试验结果表明,当γ-聚谷氨酸的添加量为0.3%、和面时间为23 min时,面团品质最佳。  结论  在面包的和面过程中添加适量的γ-聚谷氨酸,有利于提高面团的品质,但过量的γ-聚谷氨酸则会影响面团的品质。
资源与环境科学
生物炭对连作烤烟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杨敏, 和明东, 段杰, 郑元仙, 王继明, 钟宇, 黄飞燕, 童文杰, 邓小鹏, 莫笑晗, 陈小龙, 周厚发, 余磊, 何元胜
2020, 35(1): 103-11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1.014
摘要:
  目的  以连作植烟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探明生物炭对不同生育期烤烟根际土壤中与化感自毒密切相关的7种酚酸(阔马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肉桂酸)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缓解化感自毒引起的烟草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HPLC检测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烤烟各生育时期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不同施肥处理后烤烟各生育时期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出6种酚酸类物质,除肉桂酸变化不明显外,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的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生物炭处理低于常规施肥处理;且施用生物炭后酚酸物质的总量在团棵期、旺长期和采烤期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降低了1.86%、11.36%和40.44%。生物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丰富度,旺长期生物炭处理细菌、真菌OTU丰度分别是常规施肥处理的1.23倍和1.07倍;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的细菌Shannon、ACE和Chao1指数旺长期分别提升了12.43%、23.0%和23.0%,采烤期分别提升了0.32%、2.40%和1.25%;真菌Shannon、ACE和Chao1指数旺长期分别提升了6.54%、6.67%和7.43%,采烤期分别提升了57.93%、8.60%和26.37%。  结论  生物炭对植烟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与提质效应,有利于创造健康的根际微生态环境,缓解化感自毒引起的连作障碍。
福建乡村两种典型桃园管理模式能值分析
罗旭辉, 杜理旺, 陈华, 刘岑薇, GordonWuchye Price, 刘朋虎, 张见明, 翁伯琦
2020, 35(1): 111-11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1.015
摘要:
  目的  福建宁德市山区水蜜桃产业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生态保护与高效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寻求高效、生态的桃园绿色发展路径,深入理解生草管理模式对桃园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村为研究尺度,科学评价典型桃园的生态经济效益。  方法  选择古田县赖墩村(桃园生草)、福安市虎头村(桃园清耕),应用能值法综合比较2017—2018年两种栽培模式的桃园生态系统能值总投入、能值自给率、能值投资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可持续发展指数、能值反馈率。  结果  2017—2018年赖墩村和虎头村桃园的能值总投入分别为1.16×1016、2.36×1016 sej·hm−2,能值自给率为0.166、0.102,能值投资率为5.030、8.823,净能值产出率为1.199、1.113,环境负载率为0.425、0.410,可持续发展指数2.822、2.716,能值反馈率为0.072、0.026。虎头村桃园同步投入大量劳动力、有机肥和化肥保持较低的环境负载率。赖墩村桃园通过生草与就近施用沼液,提高能值反馈率,化肥能值投入减少57.2%,万元产值的能值消耗节约46.32%。  结论  桃园生草配施沼液是值得拓展与集成推广的高效低耗的绿色生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