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6种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毒力及控制作用

邱良妙 林仁魁 吴玮 占志雄

邱良妙, 林仁魁, 吴玮, 占志雄. 6种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毒力及控制作用[J].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26(3): 424-431.
引用本文: 邱良妙, 林仁魁, 吴玮, 占志雄. 6种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毒力及控制作用[J].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26(3): 424-431.
QIU Liang-miao, LIN Ren-kui, WU Wei, ZHAN Zhi-xiong. Toxicity and Efficacy of Six Insecticides on Field Population of Nilaparvata lugens(Stal)[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1, 26(3): 424-431.
Citation: QIU Liang-miao, LIN Ren-kui, WU Wei, ZHAN Zhi-xiong. Toxicity and Efficacy of Six Insecticides on Field Population of Nilaparvata lugens(Stal)[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1, 26(3): 424-431.

6种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毒力及控制作用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09R10028-2)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占志雄(1964-), 男, 研究员, 从事昆虫生态与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研究(E-mail: zzx64@sohu.com)

  • 中图分类号: S481+.4

Toxicity and Efficacy of Six Insecticides on Field Population of Nilaparvata lugens(Stal)

  • 摘要: 2009~2010年,采用稻秆浸渍接虫法,测定了福建省3个地区的褐飞虱田间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进行抗性分析,在仙游县晚稻田褐飞虱初孵若虫始盛期,采用喷雾法对6种药剂的田间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个种群的褐飞虱若虫对同一种药剂的敏感性随着虫龄的增加而降低;烯啶虫胺对不同地理种群的褐飞虱若虫均表现出最高的毒力,对3地种群的褐飞虱2龄、3龄、4~5龄若虫的LC50分别为0.941 7~1.0167 mg·L-1、1.1872~1.341 0 mg·L-1、1.610 2~1.9370 mg·L-1,异丙威的毒力最低,对3地种群的褐飞虱2龄、3龄、4~5龄若虫的LC50分别为37.118 3~46.733 5 mg·L-1、45.924 1~56.9504 mg·L-1、50.9938~70.1912 mg·L-1;抗性分析表明,福州市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达高抗水平,龙海市和仙游县种群达极高抗水平,3个不同地点的褐飞虱种群对噻虫嗪、噻嗪酮、异丙威均为中等抗性水平,对烯啶虫胺均处于敏感阶段;田间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6种供试药剂中,以烯啶虫胺和异丙威的速效性最好,持效性则以烯啶虫胺和吡蚜酮的最好;在田间褐飞虱初孵若虫发生始盛期,用吡虫啉(a..i)30~45 g·hm-2剂量喷雾,施药后3~7 d内可以有效控制褐飞虱的为害,但在吡虫啉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及较高抗性等问题的情况下,不宜再继续长期大量地使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应制定进行合理轮换用药的抗性治理策略,防止褐飞虱抗性快速发展及种群大暴发,烯啶虫胺和吡蚜酮是作为替代吡虫啉或轮换使用的理想药剂。
  • [1] 关瑞峰1 福建省褐飞虱发生特点浅析[J]. 中国植保导刊, 2007,(6): 16-19.
    [2] 程遐年, 吴进才, 马飞1 褐飞虱研究与防治[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00-101.
    [3] 王彦华, 陈进, 沈晋良, 等1 防治褐飞虱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及交互抗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5): 519-526.
    [4] 高希武, 彭丽年, 梁帝允. 对 2005年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思考[J]. 植物保护, 2006, 32(2): 23-25.
    [5] 陆剑飞, 黄国洋. 浙江省褐飞虱暴发成灾的原因与治理对策[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6, 27(1): 42-44.
    [6] 凌炎, 周国辉, 范桂霞, 等1 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抗性监测[J]. 植物保护, 2009, 35(1): 104-107.
    [7] 庄永林, 沈晋良, 陈峥1 三唑磷对不同翅型稻褐飞虱繁殖力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2(3): 21-2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25
  • HTML全文浏览量:  146
  • PDF下载量:  69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04-18
  • 修回日期:  2011-05-29
  • 刊出日期:  2011-06-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