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南方红壤区草被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

罗旭辉 张俊斌 黄毅斌 应朝阳

罗旭辉, 张俊斌, 黄毅斌, 应朝阳. 南方红壤区草被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28(11): 1164-116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1.018
引用本文: 罗旭辉, 张俊斌, 黄毅斌, 应朝阳. 南方红壤区草被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28(11): 1164-116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1.018
LUO Xu-hui, ZHANG Jun-bin, HUANG Yi-bin, YING Chao-yang. Review of the Function of Grass 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in Red Soil Region in South of China[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 28(11): 1164-116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1.018
Citation: LUO Xu-hui, ZHANG Jun-bin, HUANG Yi-bin, YING Chao-yang. Review of the Function of Grass 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in Red Soil Region in South of China[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 28(11): 1164-116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1.018

南方红壤区草被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1.018
基金项目: 

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CXTD-1-05)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 (2012NZ0002)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 (2011R1019-2、2011R1019-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3BAC08B03-05)

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12-G-11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罗旭辉 (1979-), 男, 硕士,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牧草资源与水土保持应用 (E-mail:xuhui22203@163.com);黄毅斌 (1964-), 男, 博士, 研究员, 研究方向:生态草业 (E-mail:ecohyb@163.com)

  • 中图分类号: S157.2

Review of the Function of Grass 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in Red Soil Region in South of China

  • 摘要: 种草是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南方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中具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前人的研究, 阐述草被发生水土保持作用的主要部位, 介绍现阶段草地、牧草套种 (间作) 、草篱的水土保持应用情况与成效, 提出南方红壤区草的水土保持应用研究的若干思考: (1) 广泛收集水土保持草本植物资源; (2) 加强水土保持草种选育与评价体系构建; (3) 开展严重侵蚀劣地草被建植关键技术攻关研究; (4) 加快侵蚀果茶园水土流失治理与示范; (5) 开展水土流失区草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
  • [1] 水利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南方红壤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2] 阮伏水.关于侵蚀坡地治理与开发中的若干问题思考[J].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8, 20 (4) :22-25.
    [3] 徐义保, 査轩, 黄少燕.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水土流失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1, 23 (4) :40-43.
    [4] 曾河水.长汀县运用“反弹琵琶”理论指导水土保持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 2007, (4) :53-55.
    [5] 福建省水利厅.长汀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经验启示[J].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1, 23 (3) :1-2.
    [6] 张光辉, 梁一民.植被盖度对水土保持功效影响的研究综述[J].水土保持研究, 1996, 3 (2) :104-110.
    [7] 刘向东, 吴钦孝, 赵鸿雁.森林植被垂直截留作用与水土保持[J].水土保持研究, 1994 (3) :8-13.
    [8] 郑粉莉, 白红英, 安韶山.草被地上和地下部分拦蓄径流和减少泥沙的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 2005, 12 (5) :86-88.
    [9] 朱金兆, 刘建军, 朱清科, 等.森林凋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24 (5/6) :30

    -34.
    [10] 汪有科, 吴钦孝, 赵鸿雁, 等.林地枯落物抗冲机理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 1993, 7 (1) :76-80.
    [11] 汪有科, 吴钦孝, 韩冰, 等.森林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 1994, 1 (3) :24-30.
    [12] 廖绵浚, 张贤明.水土保持作物百喜草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3, 1 (2) :7-17.
    [13] 林开旺.闽西严重侵蚀紫色土不同治理措施群落生物量及能量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 2002, 22 (3) :20-24.
    [14] 杨玉盛, 何宗明, 林光耀, 等.不同治理模式对严重退化红壤抗蚀性影响的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6, 2 (2) :32-37.
    [15] 张祖荣.植物根系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初步研究[J].渝西学院学报, 2002, 15 (1) :31-35.
    [16] 王芝芳, 杨亚川, 赵作善, 等。土壤—草本植被根系复合体抗水蚀能力的土壤力学模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6, 2 (1) :39-45.
    [17] 张洪江.土壤侵蚀原理[M].第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118-121.
    [18] 朱显谟.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J].土壤学报, 1960, 8 (2) :110-120.
    [19] 封金财.植物根系对边坡的加固作用模拟分析[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5, 17 (3) :27-29.
    [20] 中国香根草网络.香根草基本性质[CP/DK][2012-6-22].http://www.vetiver.org.cn/xingzhi/xingzhi1-4.htm
    [21] 夏汉平, 刘世忠.香根草优良生态型筛选研究[J].草业学报, 2003, 12 (2) :97-105.
    [22] 王明玖, 张英俊.退耕还草科学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3] 张卫建, 谭淑豪, 江海东, 等.南方农区草业在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J].草业学报, 2001, 10 (2) :1-6.
    [24] 严作良, 周华坤, 刘伟, 等.江河源区草地退化状况及成因[J].中国草地, 2003, 25 (1) :73-78.
    [25] 谢颂华, 郑海金, 杨洁, 等.南方丘陵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在减流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3) :35-38.
    [26] 欧阳克蕙.中国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植被重建[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6.
    [27] 任继周, 张英俊.中国南方草地资源及其发展战略[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2, 13 (3) :174-180.
    [28] 姚颂恩.福建草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5, (4) :59-64.
    [29] 林智贵, 苏水金, 黄仁湘, 等.亚热带红壤山地人工草地放牧试验[J].福建农学院学报, 1991, 20 (2) :2l2

    -2l5.
    [30] 苏水金, 林洁荣, 林智贵, 等.中国福建山地草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报告[J].草业科学, 1994, 11 (1) :38-41.
    [31] 唐龙飞, 黄秀声, 冯德庆, 等.山地人工草场的建立与山羊载畜量的初步估算[J].福建农业科技, 2003, (5) :49-51.
    [32] 翁伯琦, 罗涛, 应朝阳, 等.福建红壤区适生牧草种质筛选及其套种于山地果园的生态效应[J].热带作物学报, 2004, 25 (2) :95-101.
    [33] 黄炎和, 杨学震, 蒋芳市.侵蚀坡地果园不同生草方式对土壤和果树生长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 2007, 21 (2) :111-114.
    [34] 刘士余, 程冬兵.红壤坡地果园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11 (4) :118-120.
    [35] 段舜山, 蔡昆争, 王晓明, 等.鹤山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作牧草的水土保持效应[J].草业科学, 2000, 17 (6) :12-17.
    [36] 黄东风, 林新坚, 罗涛.茶园牧草套种技术应用及其生态效应分析[J].中国茶叶, 2002, 24 (6) :16-18.
    [37] 郑仲登, 黄毅斌, 翁伯琦, 等.福建山地综合开发中红壤保育研究——I.不同垦殖方式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11 (3) :149-151.
    [38] 李发林, 黄炎和, 刘长全, 等.土壤管理模式对幼龄果园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 2002, 17 (2) :112-115.
    [39] 徐明岗, 文石林, 高菊生.红壤丘陵区不同种草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与生态环境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 2001, 15 (1) :77-80.
    [40] 郭雨华, 赵廷宁, 孙保平, 等.草地坡面水动力学特性及其阻延地表径流机制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 2006, (4) :264-267.
    [41] 张贤明, 董闻达, 李德荣, 等.红壤坡地果园水土保持处理效益之研究[J].中华水土保持学报, 2001, 32 (2) :79-85.
    [42] 黄传伟, 牛德奎, 黄顶, 等.草篱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 2008, 22 (6) :40-43.
    [43] 陈治谏, 廖晓勇, 刘邵权, 坡地植物篱农业技术生态经济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 2003, 17. (4) :125-128.
    [44] 孙波.红壤退化阻控与生态修复[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66-67.
    [45] 申元村.三峡库区植物篱坡地农业技术水土保持效益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 1998, 4 (2) :61-66.
    [46] 李新平.红壤坡地植物篱笆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效应及机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2.
    [47] 林超文.不同种类植物篱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农田生态的影响机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10.
    [48] 罗伯特·S麦克劳, 李昌哲, 远海鹰.美国水土保持植物材料中心简介[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0, (1) :56.
    [49] GILLEY J E, EGHBALL B, KRAMER L A, et al.Narrow grass hedge effects on runoff and soil loss[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0, 55 (2) :190-196.
    [50] FAUCETTE L B, RISSE L M, JORDAN C F, et al.Vegetation and soil quality effects from hydroseed and compost blankets used for erosion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activities[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6, 61 (6) :355-362.
    [51] 罗旭辉, 郑志钿, 余作煌, 等.台湾水土保持草本植物与应用情况[J].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0, (4) :36-40.
    [52] BO XIAO, QING-HAI WANG, HUI-FANG WANG, et al.The effects of narrow grass hedges on soil and water loss on sloping lands with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in Northern China[J].Geoderma, 2011, (1) :91-102.
    [53] 刘素军.禾本科牧草水土保持作用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54] 李鹏.几种引进牧草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55] 龙忠富, 唐成斌, 钱晓刚.几种草被植物保持水土效益在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 2002, 9 (4) :136-140.
    [56] 岳辉, 曾河水.等高草灌带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与成效[J].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7, 19 (1) :31-33.
    [57] 岳辉.南方红壤侵蚀荒坡地种植Ⅱ系狼尾草栽培技术[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7, (5) :45-46.
    [58] 陈文祥, 游文芝, 陈明华, 等.福建省茶园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J].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6, 18 (4) :22-25.
    [59] 陈明华.福建省山地果园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措施[J].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4, 16 (2) :20-24.
    [6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DB35/T 1289-2012茶园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
    [61] 林占熺.菌草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2-36.
    [62] 王豫生, 周毕芬.菌草技术发明与发展的社会学价值[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9 (1) :1-5.
    [63] 王进鑫, 陈存及.水土保持经济植物栽培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18-29.
    [64] 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福建省水土保持学科发展报告[J].海峡科学, 2009, 25 (1) :36-41.
    [65] 黎华寿, 骆世明.草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生态科学, 2001, 20 (1) :121-126.
    [66] 张彦平.草被植物水土保持作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生态工程学院学报, 2007, 20 (3) :5-8.
    [67] 李勉.黄土高原草本植被水土保持作用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 2005, 20 (1) :74-80.
    [68] 毛瑢.金沙江流域退耕还林 (草) 工程区引进草种水土保持机理及效益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06.
    [69] 张映翠.乡土草本植物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修复的生态效应及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 2005.
    [70] 文亦芾, 毕玉芬, 董亚芳.金沙江流域退耕还草地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研究[J].土壤, 2006, 38 (4) :489-49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2
  • HTML全文浏览量:  47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04-08
  • 刊出日期:  2013-11-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