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13
2.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13, China
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的球杆状或短杆状菌,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有荚膜,是引起家禽和野禽霍乱的病原体[1]。抗菌药物在禽霍乱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特别是将抗菌药物以次治疗剂量添加到饲料中,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耐药率不断提高,耐药范围更广,多重耐药的现象越来越多[2]。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耐药可能与耐药质粒、耐药基因的突变、外排泵的过量表达、整合子介导等因素有关[3],其中耐药质粒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如Corinna等的报道,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耐药菌中存在10.8 kb的耐药质粒,介导氟苯尼考和氯霉素耐药[4],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可在细菌间穿梭。为了解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耐药性与质粒的相关性,本研究探讨了2013年以来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质粒携带情况,以期为禽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及培养基菌株编号为F201301~F201312、F201401~F201408,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013年以来从福建省及邻近省份疑似禽霍乱病例分离、鉴定并保存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鉴定方法参照程龙飞等[5]的方法。培养基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ryptic Soy Agar,TSA)和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 Soy Broth,TSB),均购自Dfico公司。
1.2 试剂药敏纸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Supercoiled DNA Ladder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TakaRa)有限公司,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Omega公司,氯霉素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进口或国产分析纯。
1.3 药敏试验用于试验的药物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多粘菌素B、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壮观霉素、新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按参考文献[6]的方法进行,质控菌株为大肠杆菌ATCC25922。按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制定的《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判断标准》进行判定。
1.4 质粒的提取细菌接种TSB后,37℃振荡培养12 h,然后加入氯霉素至终浓度170 μg·mL-1,继续37℃振荡培养12 h。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提取各菌株的质粒,然后取5 μL样品,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后以凝胶成像系统记录试验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物敏感性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 1)表明,所有分离株均表现多重耐药性,未见对所有菌株敏感的药物,所有菌株对克林霉素均不敏感。16株以上敏感的药物有氧氟沙星、利福平、头孢唑啉、多粘菌素B、强力霉素、左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和复方新诺明。16株以上耐受的药物有青霉素和克林霉素。
质粒图谱如图 1所示,20株分离菌中13株含有质粒,共有8个谱型,质粒的个数1~7个不等,最小的质粒约为2 kb,最大的超过12 kb。
分离菌的质粒谱、耐药数量和耐药种类如表 2所示,质粒携带的数量与耐药种类没有必然的联系。氟苯尼考、多粘菌素B和复方新诺明3种药物只在携带有质的菌株中是耐药的。
本试验结果说明,近期发生的禽霍乱,选择氧氟沙星、利福平、头孢唑啉、多粘菌素B、强力霉素、左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比较合适。与孙健等[7, 8, 9, 10, 11, 12]的报道不尽相同,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用药习惯、饲料中添加的药物不同有关。
细菌耐药性是疾病防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细菌的获得性耐药基因大多是由移动性DNA元件携带,通过转化、接合和转导等方式在基因组内或基因组间产生位移,这些移动性DNA元件可能是接合性质粒、转座子、噬菌体和整合子等。其中耐药性质粒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13]。不同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质粒携带率差异较大,兔源为92%,禽源为24%~71%,猪源为47%~51%,牛源为47%,质粒大小一般介于1~100 kb[14]。本研究结果表明,65%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携带质粒,最小的质粒约为2 kb,最大的超过12 kb。质粒携带率和质粒大小均与前人的研究相符。多杀性巴氏杆菌质粒具有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和磺胺类等药物的抗性[15]。本研究只有携带质粒的菌株对氟苯尼考、多粘菌素B和复方新诺明3种药物耐受,说明质粒可能与这些药物的耐药性有关。具体与这些药物耐药相关的质粒序列有待进一步研究。
[1] | WILKIE I W, HARPER M, BOYCE J D, et al. Pasteurella multocida: diseases and pathogenesis [J]. Curr Top Microbiol Immunol, 2012,361:1-22.(1) |
[2] | DZIVA F, MUHAIRWA A P, BISGAARD M, et al. Diagnostic and typing options for investigating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Pasteurella multocida [J]. Vet Microbiol, 2008,128(1/2):1-22.(1) |
[3] | 孔令聪, 战利, 赵晴, 等. 动物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兽药杂志, 2012,46(3):52-55.(1) |
[4] | KEHRENBERG C, CATRY B, HAESEBROUCK F, et al. Novel spectinomycin/streptomycin resistance gene, aadA14, from Pasteurella multocida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5,49(7):3046-3049.(1) |
[5] | 程龙飞, 许利娜, 林建生, 等. 福建及邻近省份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J].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4,22(4):40-44.(1) |
[6] | 许宏涛, 张秀珍. 2004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药敏试验判断标准[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5,21(4):318-319.(1) |
[7] | 孙健. 肉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 畜禽业, 2012,(12):50-51.(1) |
[8] | 金彩莲, 张晋川. 一株鸭源巴氏杆菌的分离与药敏试验[J]. 畜禽业, 2012,(6):14-15.(1) |
[9] | 张文波, 李宏睿, 冷闯, 等. 鸭源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 中国畜牧兽医, 2012,39(1):203-205.(1) |
[10] | 沈祥广, 苏利忠. 鸭巴氏杆菌的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J].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2,(6):2-4.(1) |
[11] | 赵飞飞, 孟薇薇, 吴海珍, 等. 一例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 2014, (4): 42-43.(1) |
[12] | 刘红玉, 邵周伍林, 李刚, 等. 一株鹅源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兽医科学, 2014,44(2):119-123.(1) |
[13] | 董杰. 细菌获得性抗生素耐药基因研究进展[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5,16(1):71-74.(1) |
[14] | 王彩丽, 王化俊. 多杀性巴氏杆菌PCR鉴定和质粒性质研究.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 2010.(1) |
[15] | 曾静雯.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质粒pC48-1和pX73序列测定与分析.贵阳: 贵州大学, 20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