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31卷  第6期

作物科学
229份水稻品种及重要育种材料抗稻瘟病Pik位点基因型鉴定
陈子强, 田大刚, 梁廷敏, 陈在杰, 胡昌泉, 王锋, 陈松彪
2016, 31(6): 553-55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01
摘要:
Pik位点包含Pi-k、Pi-km、Pi-kp、Pi1、Pi-kh等抗稻瘟病等位基因,在我国水稻抗病育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对229份水稻品种及重要育种材料的Pik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利用K/N-单元型分子标记对水稻材料Pik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鉴定了80份材料为K1K2功能性基因型。进一步通过Pi-k、Pi-kp和Pi1功能分子标记检测,结合功能多态位点序列分析,从80份K1K2型材料中,鉴定了黑稻、京虎B为Pi-k基因型;软米谷为Pi-kp基因型;恩恢99-64为Pi1基因型。研究还发现,高配合力强优恢复系闽恢3301的Pik位点为功能性K1K2基因型,其K1K2片段的序列与已克隆Pi-k、Pi-km、Pi-kp、Pi1、Pi-kh等位基因的序列存在差异,表明闽恢3301的Pik位点可能存在一个新等位基因。本研究明确了229份水稻材料Pik位点的K/N-基因型,结果可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动物科学
BDE-47胁迫对双齿围沙蚕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宿丽丽, 阎希柱
2016, 31(6): 560-56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02
摘要:
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暴露在BDE-47下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测定96 h-LC50。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暴露在0、2、4、8 mgL-1的BDE-47污染物下,双齿围沙蚕的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BDE-47对双齿围沙蚕的96 h-LC50为31.24 mgL-1。在暴露期间,与对照组比较,各处理组的GSH含量、GST活力、CAT活力总体上无显著变化,仅8 mgL-1组的GST活力在14 d极显著性升高(P0.01)。暴露1 d时,4 mgL-1处理组GPx活力显著升高(P0.05),在第7~14 d时,2 mgL-1处理组的GPx活性呈上升趋势;在暴露1 d时,4 mgL-1、8 mgL-1两组的SOD活力显著下降(P0.05),整体上看,在1~7 d时,SOD活力被诱导升高。14 d时,与对照组的比较,4、8 mgL-1处理组的SOD活力分别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抑制。在暴露1 d时,MDA含量被诱导升高(P0.05),且4 mgL-1极显著升高(P0.01)。在暴露4~14 d MDA含量总体上无明显变化,仅第7 d的8 mgL-1处理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双齿围沙蚕抗氧化防御系统中,MDA含量和SOD活力均在胁迫初期有显著变化,因此MDA含量和SOD活力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汀江中上游鱼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
何美峰
2016, 31(6): 566-57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03
摘要:
基于2012-2013年的2、5、7、10对汀江中上游河流水域的6个江段的调查数据,探讨鱼类多样性的时空差异以及鱼类组成与环境因子间的关联。共采集鱼类71种,隶属4目15科54属,其中福建省保护动物1种、福建省特有种4种;优势种有宽鳍鱲Zacco platypu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银鮈Gnathopogon argentatus3种;常见种有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等12种。鱼类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在站位间和季节间差异均显著。根据典范对应分析(CCA)对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间关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温和人类活动是决定鱼类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总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底质、堤岸稳定性、植被多样性和河道变化在决定鱼类群落分布上也有一定作用。人类活动的加剧不仅改变了汀江中上游物种组成(即洄游性、敏感性地方物种减少,而外来物种、广布耐受性鱼类增多),也降低了该河流鱼类的物种多样性。
福建省山羊病例中寄生蠕虫感染情况调查
林琳, 江斌, 吴胜会, 张世忠, 林甦, 蔡羲
2016, 31(6): 575-57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04
摘要:
为了解目前福建省山羊寄生蠕虫感染种类以及不同日龄段山羊寄生蠕虫感染状况,通过剖检福建省内各地送检山羊病例221只,按照蠕虫学完全解剖法进行各种蠕虫的形态学种类鉴定以及按照不同日龄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221只山羊检出194只有蠕虫感染,总检出率为87.78%,其中吸虫、绦虫、线虫的检出率分别为28.05%、33.48%和76.92%,有些病例同时检出2种或2种以上蠕虫混合感染。检出的主要吸虫有同盘吸虫、片形吸虫、阔盘吸虫和列叶属吸虫,检出率分别为17.65%、9.50%、6.79%、5.43%;检出的主要绦虫有莫尼茨绦虫和细颈囊尾蚴,检出率分别为28.05%、6.33%;检出的主要线虫有捻转血矛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和毛圆线虫,检出率分别为65.61%、27.60%、5.88%。不同日龄山羊的蠕虫检出率和感染种类有所不同。说明福建省内山羊寄生蠕虫种类繁多,不同地区、不同日龄组山羊感染的蠕虫种类不同,在生产实践中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驱虫方案。
羽毛肽粉对瓦氏黄颡鱼稚鱼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姚清华, 颜孙安, 郭清雄, 王宝珍, 陆鹏, 林虬
2016, 31(6): 580-58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05
摘要:
为研究羽毛肽粉替代鱼粉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幼鱼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10%、15%、20%羽毛肽粉,饲喂初始体重(252)g试验鱼60 d。结果表明,试验黄颡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随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添加水平为10%时,增重率达到最大值117.48%。当添加水平为15%、20%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P0.05);摄食总量随着羽毛肽粉的添加水平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0%时,摄食总量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随着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增加呈升高趋势,5%添加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羽毛肽粉在20%添加水平内对瓦氏黄颡鱼幼鱼体蛋白质、灰分、脂肪、水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试验黄颡鱼肝胰腺胰蛋白酶活力随羽毛肽粉添加水平的升高呈升高趋势,5%添加水平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试验黄颡鱼肠胰蛋白酶活力与肝胰腺蛋白酶活力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当添加水平达15%时,肠胰蛋白酶活力与胰胰蛋白酶活力比值显著下降(P0.05);不同添加水平羽毛肽粉对试验黄颡鱼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5%羽毛肽粉添加组的肠、肝胰腺脂肪酶活力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羽毛肽粉添加组与对照组(P0.05);羽毛肽粉添加水平至10%时,肠脂肪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至15%时,肝胰脏脂肪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羽毛肽粉添加组瓦氏黄颡鱼肠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20%添加组5%、10%添加组对照组,各组间肝胰腺胃蛋白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在瓦氏黄颡鱼饲料中可以适量添加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在10%以内时,可以显著提高瓦氏黄颡鱼摄食量,促进其生长。
园艺科学
不同土壤类型对黄瓜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马光恕, 邓义江, 秦智伟, 刘芳, 李丹丹, 廉华
2016, 31(6): 586-59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06
摘要:
为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黄瓜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置盐碱土、黑土、草甸黑钙土3种不同类型,以比较不同土壤条件下黄瓜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盐碱土,黑土和草甸黑钙土栽培下的黄瓜叶片中的硝态氮、叶绿素、蔗糖含量均有效提高,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也得到一定改善,黄瓜产量和品质也得到有效提高。黑土和草甸黑钙土是黄瓜生产上应用的相对适宜的土壤类型,将为黄瓜高产栽培提供有效保证。
镉胁迫对水仙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张琼, 陆銮眉, 戴清霞, 朱丽霞, 郑海燕
2016, 31(6): 591-59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07
摘要: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镉(0、0.5、2、4、8、25 mgL-1)对水仙根系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和非蛋白巯基的影响,以期为水仙栽培和园林绿化中筛选重金属修复植物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根系丙二醛含量增加77.5%到653.5%;4~25 mgL-1镉诱导根系过氧化氢含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各处理浓度下过氧化氢含量增加13.4%到44.9%;SOD酶活性随着镉处理浓度升高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POD酶活性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4~25 mgL-1镉诱导根系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降低幅度为18.7%~48.5%;8~25 mgL-1镉处理诱导GSH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78.1到116.2%;0.5、25 mgL-1镉处理显著降低了根系非蛋白巯基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9.0到5.4%。由此看出低浓度镉胁迫已对水仙造成氧化胁迫,根系氧化胁迫随着镉处理浓度增加而加重;长期镉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降低植物抗氧化能力;而高浓度镉胁迫下水仙通过合成GSH提高自身抗逆性。
梨不同开张角度枝组结果性能差异比较
黄新忠, 张长和, 曾少敏, 陈小明
2016, 31(6): 596-598.
摘要:
以3年生无裙膜避雨大棚+平面棚架栽培的翠冠梨当年抽生的长枝为对象,进行直立、斜生、水平3种不同开张角度处理并互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当年水平处理的枝、花、芽形成比例为斜生、直立处理的1.60倍和3.53倍,斜生处理枝花芽形成比例为直立处理的2.20倍,第2~3年,开张角度大的枝组花序与花朵坐果率、单枝产量、单果重依次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开张角度小的枝组;水平处理单果重变异系数极显著小于斜生、直立处理,斜生、直立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之间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适时加大梨旺枝开张角度,特别是开张至水平状,能迅速将其旺盛的生长势转化为旺盛的结果能力,增加结果数量,提高产量,而且能增大果个,端正果形,提高外观整齐度,但改善果实内在品质作用不明显。
29个苦瓜品系不同部位皂苷含量比较分析
张武君, 黄颖桢, 林永胜, 张玉灿
2016, 31(6): 599-60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09
摘要:
以29个不同来源苦瓜品系为材料,进行其果实、根、茎皂苷含量测定分析及比较研究,为高含皂苷含量的苦瓜品种选育和苦瓜果实、根、茎综合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系苦瓜根、茎、果实的皂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从中筛选高皂苷种质资源;29个苦瓜品系平均根、茎皂苷含量接近或高于果实,有望作为皂苷提取的原料加以利用;在29个苦瓜品系中,小型苦瓜的根茎或果实具有较高的皂苷含量,其中小型苦瓜2根茎皂苷含量最高,如玉45号果实皂苷含量最高;果实的皂苷含量具有杂种优势,可采用皂苷含量较高的亲本进行高皂苷品种选育;根据果实皂苷含量动态变化及栽培、加工的实际情况,建议加工用苦瓜在授粉后13 d左右采收。
不同种源金线兰及近缘种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曹奕鸯, 李永清, 江金兰, 雷伏贵, 叶炜
2016, 31(6): 604-61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10
摘要:
通过对6月龄棚栽不同种源金线兰及近缘种的农艺性状、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金线兰农艺性状间差异显著,对照种福建金线兰百株鲜重和百株干重均最高,分别达284.75、45.885 g;来源于广西百色的金线兰多糖含量最高,含量达169.61 mgg-1DW,比对照种增加36.56%;来源于福建省沙县南阳乡竹山村的金线兰(7号)总黄酮含量最高,含量达9.18 mgg-1DW,比对照种增加34.74%。台湾银线兰多糖含量低于金线兰和野生齿唇兰,总黄酮含量高于野生齿唇兰,并与对照种福建金线兰相当;来源于福建沙县南阳乡竹山村的金线兰叶脉无线种(7号)多糖和总黄酮含量均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植物保护
福建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分析
张前荣, 温庆放, 李大忠, 刘建汀, 李永平, 代春兰, 薛珠政, 康建坂, 王彬, 朱海生
2016, 31(6): 611-61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11
摘要:
为了对福建省发生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病原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病原分子的变异和进化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已知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特异性片段回收、克隆并测序,结果表明,PCR分子标记反应扩增到541 bp的特异性条带,将该特异性产物经回收和纯化并进行克隆与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后,表明该分离物的序列与国内外的病毒序列相似度为97%~99%。试验结果表明福建省的5个地市的番茄均已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危害,应当加强防治。
太子参中芜菁花叶病毒的RT-PCR检测
黄颖桢, 陈菁瑛, 朱景花, 刘保财, 赵云青
2016, 31(6): 616-62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12
摘要:
建立并应用太子参中芜菁花叶病毒的检测技术。采用RT-PCR技术,设计特定引物从太子参病株中的不同部位扩增特定片段,且进行序列分析和比对。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扩增得到的片段为芜菁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片段,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可靠太子参中芜菁花叶病毒的检测方法,并且从太子参根、茎、叶和花中均检测到病毒目标序列。
生防菌TB2对甘蔗叶片抗病相关酶活的诱导作用
梁艳琼, 唐文, 吴伟怀, 习金根, 郑肖兰, 李锐, 郑金龙, 贺春萍, 易克贤
2016, 31(6): 620-62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13
摘要:
以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氢酶(CAT)等5种防御酶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指标,研究生防菌TB2和甘蔗赤腐病病菌对甘蔗植株抗病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接病原菌后喷施生防菌TB2、先喷施生防菌后接病原菌、病原菌处理、生防菌处理等处理后,与植物防御抗病相关的PPO、POD、SOD、PAL、CAT防御酶活性均比对照组高,表明TB2和赤腐病菌均能诱导甘蔗叶片中的防御酶活性增强;先喷施生防菌后接病原菌的防御酶活性比同期先接病原菌后喷施生防菌的高,说明TB2诱导能力强于赤腐病菌。两者共同处理的甘蔗叶片中5种防御酶活性高于单独处理。可见TB2和赤腐病菌共同诱导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烦夜蛾幼虫在甘薯田的空间分布及其抽样技术
鄢铮, 王正荣
2016, 31(6): 626-62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14
摘要:
为了掌握烦夜蛾幼虫在甘薯田的空间分布和种群特征,2015年对不同发生密度田块进行了调查,取得8组样本资料,采用6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的m*-m回归分析法、Taylor的幂法则等,对其空间分布型和田间理论抽样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烦夜蛾幼虫在甘薯田间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环境因子是导致烦夜蛾幼虫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幼虫虫口密度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N=1.962/D2(1.3102/m+0.6255)和序贯抽样模型Tn=1.3102/(D2-0.6255/n)。
资源与环境科学
养猪发酵床微生物宏基因组基本分析方法
刘波, 王阶平, 陈倩倩, 刘国红, 车建美, 陈德局, 郑雪芳, 葛慈斌
2016, 31(6): 630-64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15
摘要:
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分解猪粪、消除恶臭,将猪粪形成生物菌肥,实现了养猪污染的微生物治理和猪粪的资源化利用,微生物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关于发酵床微生物群落的种类、数量、结构等方面系统研究鲜见报道。课题组采用高通量宏基因组学方法,系统地开展了微生物发酵床的微生物组研究,揭示不同空间、不同深度、不同发酵程度、不同垫料组成、不同季节发酵床中的微生物组成及其区系演替规律。本文就相关的宏基因组测序的样本采集、样本处理、测序原理、分析模型、数据统计、结果表述等分析流程和方法进行了归纳,阐明微生物组操作分类单元(OTU)鉴定,物种累积曲线,核心微生物组,种类丰度主成分分析,种类秩-多度曲线,物种组成丰度柱状图、热图、星图等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列举微生物组种类复杂度-多样性分析、-多样性分析、种类显著性差异LEfSe分析,冗余分析等实例,为深入研究发酵床微生物群落提供了完整的分析思路和范例。
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类群结构特性分析
蓝江林, 栗丰, 刘波, 史怀, 黄素芳
2016, 31(6): 649-65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16
摘要:
采用定点取样、平板分离的方法,分析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的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在30个样点5次取样过程中,微生物含量总体为细菌 放线菌 真菌。细菌含量变化幅度最大[(33.72~197.23)105cfug-1],真菌含量变化相对较小[(7.87~48.64)103cfug-1],而放线菌含量变化稳定[(20.14~33.18)104cfug-1]。细菌含量类群Ⅰ(大于70.00105cfug-1)平均9.2个样点、占总样点的28.67%;类群Ⅲ(小于30.00105cfug-1)平均为8.6个样点,占总样点的30.67%;类群Ⅱ[(30.00~70.00)105cfug-1]平均为12.2个样点,所占比例最大,为40.67%。真菌类群Ⅰ(大于70.00103cfug-1)平均仅3.8个样点,所占比例最低,为12.67%;类群Ⅱ[(30.00~70.00)103cfug-1]平均为6.4个样点,所占比例为21.33%;类群Ⅲ(小于30.00103cfug-1)平均19.8个样点,所占比例高达66.00%。放线菌3种类群所占比例与真菌类似,类群Ⅰ(大于70.00104cfug-1)平均仅1.4个样点,所占比例最低,仅为4.67%;类群Ⅱ[(30.00~70.00)104cfug-1]平均8.4个样点,所占比例为28.00%;类群Ⅲ(小于30.00104cfug-1)平均20.2个样点,所占比例高达67.33%。
食品科学
木耳虫草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
吴俐, 沈恒胜, 陈君琛, 翁敏劼, 李怡彬
2016, 31(6): 657-66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17
摘要:
采用高脂饮食法复制高血脂动物模型。研究木耳虫草胶囊对饮食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功能。动物试验设置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对照组、木耳虫草胶囊-低、中、高剂量处理组;木耳虫草胶囊-低、中、高3个剂量组分别灌胃27.0、54.0、81.0 mgkg-1d-1木耳虫草胶囊28 d,空白对照组和高脂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木耳虫草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肝脏脂质代谢和小肠吸收代谢的影响。与高脂模型对照组比较,木耳虫草胶囊低剂量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中剂量组总胆固醇(TC)降低,高剂量组TC、LDL-C、甘油三酯(TG)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各处理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模型对照组的HDL-C没有差异;中、高剂量组能极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各处理组的肝脏指数、肝小叶结构和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较模型对照组改善;各处理组的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较模型组明显减小。木耳虫草胶囊具有辅助降低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功能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作用,并可部分改善高脂饮食对肝脏的损害,降低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从而减少饲料中脂肪的吸收。
农业信息技术
基于Web GIS的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地理分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赵健, 陈宏, 冼晓青, 邱荣洲, 王宗华
2016, 31(6): 663-66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18
摘要:
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安全性考察取得的原始调查数据为基础,针对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协作中数据管理与共享利用等方面的需求,完成了系统技术架构、数据库及系统功能设计,开发实现了入侵生物分布调查数据查询、属性数据浏览、专题图生成、地图操作等功能。本文分析了入侵生物的主要数据来源、描述了基于物种编目的数据模型、介绍了基于SOA架构的Web GIS技术方案及系统的主要功能,并对系统的优势、不足及今后拓展应用的方向进行讨论。
研究简报
“闽选中科1号”瓜蒌主要性状、产量与品质试验
郑向丽, 韩海东, 林昇平, 林忠宁, 徐国忠, 陈敏健
2016, 31(6): 668-67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19
摘要:
闽选中科1号瓜蒌是综合性状非常优良的新品系,于2008-2010年在福州北峰、闽清金沙镇、建阳等地对瓜蒌新品系进行区域试验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闽选中科1号瓜蒌平均果长为16 cm,果宽为11 cm,果肉厚度为1.43 cm,每667 m2平均鲜果产量为2472.6 kg,比对照安国瓜蒌丰产、稳产且适应性广,果实的有效成分达到国家药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