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35卷 第3期
2020, 35(3): 243-25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3.001
摘要:
目的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特克塞尔×哈萨克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与生产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为该品种的遗传育种和性状改良提供分子标记。 方法 选取11个微卫星标记,采用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108只特克塞尔×哈萨克羊杂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各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生产性状进行关联分析。 结果 11个标记位点在该群体中共检测到91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273,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2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1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89。关联分析发现如下位点与相应性状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AMEL、ETH152、INRA006和INRA023与初生重、断奶重、宰前重和胴体重;CSRD247与胴体长、腿垂直长;INRA005、MAF214和MCM527与腿会斜长、腿耻斜长和踝骨宽;INRA172和OARFCB20位点与臀宽、胸宽和肩宽;INRA063与胸深。 结论 11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在该群体中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且与生产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可以为特克塞尔×哈萨克羊性状改良和育种工作提供分子标记。
2020, 35(3): 254-25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3.002
摘要:
目的 为解决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仔稚鱼培育饵料制约问题,开展微囊饲料对兰州鲇仔稚鱼驯食转化、生长发育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方法 首先将驯养培育兰州鲇稚鱼分为微囊饲料组(WW)、微囊饲料+水丝蚓组(WL)及水丝蚓(Limnodrilus)组(LL)3个处理组,进行为期30 d的驯养培育稚鱼试验,通过记录稚鱼死亡数量、测量体重、体长等生长指标,探讨微囊饲料对兰州鲇稚鱼存活、生长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开展为期115 d微囊饲料(WW)与肉糜(RR)2个处理组驯养兰州鲇幼鱼试验,通过测定试验幼鱼体重、体长等生长指标,以及消化系统不同组织中脂肪酶、淀粉酶及胃蛋白酶活性,探讨微囊饲料对兰州鲇幼鱼生长、代谢的影响。 结果 (1)微囊饲料培育兰州鲇稚鱼,驯食转化率不及水丝蚓,但成活率最高,达(94.3±0.9)%,且与其余两组差异显著(P < 0.05),微囊饲料+水丝蚓组(WL)仔鲇体重增长最快(P<0.05);水丝蚓组(LL)组仔鲇体重特定生长率(SGR)和绝对生长率(AGR)均显著低于微囊饲料组(WW)组和微囊饲料+水丝蚓组(WL)组。(2)微囊饲料培育兰州鲇幼鱼,可显著促进生长,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除中肠、后肠和胃组织中胃蛋白酶活性组间差异不显著外,投喂微囊饲料组的其他组织中的脂肪酶、淀粉酶及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投喂鱼糜组的(P<0.05)。 结论 微囊饲料可促进兰州鲇稚幼鱼生长发育,且规格较为整齐。因此,微囊饲料在兰州鲇养殖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将对兰州鲇养殖产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2020, 35(3): 260-26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3.003
摘要:
目的 探讨理想氨基酸模式下,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妊娠后期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粪氮排泄量的影响。 方法 选用3~7胎次、体况相似、预产期相近的64头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成4个组,每处理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分别饲喂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0.58%、0.63%、0.68%、0.73%的日粮,试验期始于配种后80 d,终于产仔结束。 结果 0.63%组的仔猪初生窝重分别比0.58%组和0.73%组显著增加8.26%、7.87%(P<0.05),仔猪初生重比0.58%组显著增加5.84%(P<0.05),血清尿素氮浓度比0.58%、0.68%、0.73%组显著降低(P<0.05),血清胰岛素浓度显著高于0.58%组和0.73%组(P<0.05),血清赖氨酸、苏氨酸浓度显著低于0.58%组和0.73%组(P<0.05),血清亮氨酸、异亮氨酸浓度显著低于0.73%组(P<0.05),妊娠后期母猪氮表观消化率比0.73%组显著提高(P<0.05),粪氮排泄量比0.68%组和0.73%组显著减少(P<0.05)。 结论 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0.63%时,妊娠后期母猪能获得较好的繁殖性能。
2020, 35(3): 266-27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3.004
摘要:
目的 研究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8296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断奶仔猪应激能力提升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60头21日龄外三元(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个屎肠球菌组(EF1组和EF2组)分别饲喂添加0.1%和0.3%屎肠球菌8296的基础饲粮,试验周期30 d。测定并比较3组仔猪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 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EF1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EF2组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提高,F/G极显著降低(P<0.01)。②EF2组仔猪的粗脂肪(EE)和钙(Ca)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磷(P)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EF1组仔猪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EF2组球蛋白(GLO)、磷(P)、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AS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甘油三酯(TG)和IgM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 结论 在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8296可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提高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免疫力;添加剂量为0.3%时效果更显著。
2020, 35(3): 273-27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3.005
摘要:
目的 探索番茄与辣椒秸秆还田的适宜方式。 方法 以番茄和辣椒秸秆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研究番茄和辣椒秸秆不同还田方式(新鲜秸秆粉碎还田、晒干粉碎还田、堆肥后还田)对同科蔬菜番茄、辣椒和茄子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化感效应。 结果 番茄和辣椒新鲜秸秆还田处理抑制了3种蔬菜幼苗的生长,化感负向效应显著,且在还田30 d内对自身蔬菜幼苗生长抑制效应有加强趋势;干样还田处理在还田10 d时对3种茄科蔬菜有化感抑制作用,但到还田30 d时抑制效应消解,同时显著促进了3种蔬菜幼苗根系生长量的增加;堆肥还田处理则对3种蔬菜幼苗生长从还田初始就表现为化感正向促进效应,且随还田时间延长促进作用增强。 结论 在生产中,番茄和辣椒秸秆拉秧后优先选择堆肥还田利用方式,其次为晾晒粉碎还田,同时还田30 d后再定植茄科蔬菜。
2020, 35(3): 280-28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3.006
摘要:
目的 根据裂果率(FCR)与果形指数(FSI)负相关原理,研究FSI辨形疏果的最佳FSI阈值。 方法 由2016-2018年于仙游县度尾文旦柚主产区采集n=8 660的果实裂宽(FCW)与FSI数据,对果实FSI及其裂顶与否的分布进行分析,研究FSI辨形疏果的报酬与降低裂果率代价。 结果 FSI=0.90是疏果报酬盈亏拐点,疏果FSI阈值的上限为0.90。经迭代回归模拟Logistic累积曲线,FSI≤0.83区间疏除裂果效率相对较高;当FSI≤0.80时,疏果量约20%,疏果报酬>2.0;若FSI>0.80时,疏果量将陡增,疏果报酬<2.0,反之FSI<0.80裂果疏除效率降低。据试验总体与3年裂果率Logistic累积曲线变率的峰值评估,FSI≤0.80疏果阈值可靠安全,无过度误导疏果可能。 结论 为降低疏果对产量的影响,提高疏果FSI阈值的可靠性,本文推荐最佳疏果阈值为FSI≤0.80,丰产年份可考虑提升疏果阈值为FSI≤0.83。
2020, 35(3): 286-29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3.007
摘要:
目的 圆锥绣球为少数夏季开花的木本观花植物,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圆锥绣球的不同品种的观赏性状进行客观评价,为圆锥绣球的开发与利用、为优良观赏种类的筛选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方法 对圆锥绣球的17个品种的枝、叶、花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连续观测,对比分析不同品种间各性状的差异性及性状间的相关性;根据性状的相似性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7个品种进行类别的划分与评价。 结果 圆锥绣球各品种中以小花的形态变异程度较小,变异系数为0.88%~5.66%;枝叶的变异系数居中,为0.88%~8.58%;而花序的变异系数较大,为2.08%~14.83%;花期持续时间为23~54 d;相关性分析得出:x1 (花序横径)与x5(花序的体积)之间、x2(花序纵径)与x5(花序的体积)之间、x9(花转色后的颜色)与y6(老枝颜色)之间、y1(叶长)与y2(叶宽)之间具有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0.752,0.777,0.882;根据性状的相似性,在遗传距离193.541~525.687处可将17个圆锥绣球品种聚为2–5类。 结论 圆锥绣球不同品种的枝、叶、花的表型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以花序的变异程度最大;花序横径、花序纵径与花序体积间、花转色后的颜色与老枝颜色间、叶长与叶宽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为性状间的预测提供了依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则为圆锥绣球优良品种的选育、开发与利用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参考价值。
2020, 35(3): 295-30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3.008
摘要:
目的 筛选菊花花粉离体培养生活力测定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探究花粉贮藏的最适温度和耐贮藏时间,并挑选出较耐贮藏的菊花品种,为菊花新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保存提供参考。 方法 以10个菊花品种盛花期花粉为试验材料,通过离体萌发测定法筛选菊花花粉萌发最适培养基,以该培养基测定花粉在4℃、−20℃和−80℃ 3种温度下进行60 d或120 d贮藏周期的生活力变化趋势观测,每隔15 d取样检测1次;对贮藏120 d的花粉进行授粉,统计结实率。 结果 培养基为 ME3+200 g·L−1PEG 4000+6 g·L−1琼脂的处理,10种花粉都能萌发,且萌发率较其他培养基有显著差异;花粉贮藏60 d后,所有花粉生活力均下降,其中‘5’、‘52’、‘64’和‘85’4个品种花粉生活力下降较缓慢;4种花粉贮藏120 d后,在−80℃贮藏的花粉生活力较高,花粉授粉后均能够结实,且品种‘5’花粉授粉结实率最高,平均每个授粉花序结实8粒。 结论 花粉萌发培养基、植物品种基因型、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都会影响菊花花粉生活力。本文研究表明,菊花花粉最适贮藏温度为−80℃,品种‘5’花粉可贮藏120 d保持较高的授粉结实率,在杂交育种中可优先考虑。
2020, 35(3): 303-30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3.009
摘要:
目的 筛选适宜不同状态油㮈种胚的胚培育条件,提高种胚萌发率。 方法 以福建特色果树油㮈为试验材料,分析油㮈种胚状态、培养基种类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㮈种胚萌发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进行胚培育,提高种胚的萌发率。 结果 在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条件下,接种于WPM培养基的半败育种胚最高的萌发率为40.00%;在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条件下,接种于WPM培养基添加2.0 mg·L−1 6-BA+0.1 mg·L−1 IBA(6号)的半败育种胚都有着最高的萌发率,为46.67%。完整种胚的最高萌发率为100.00%,分别为不添加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WPM培养基、MS培养基或添加1.0 mg·L−1 6-BA+0.1 mg·L−1 NAA(2号)、2.0 mg·L−1 6-BA+0.2 mg·L−1 NAA(3号)、2.0 mg·L−1 6-BA+0.1 mg·L−1 IBA(6号)的WPM培养基。 结论 最适宜油㮈种胚萌发的是WPM培养基+2.0 mg·L−1 6-BA+0.1 mg·L−1 IBA,且完整胚 的萌发率都要高于半败育的萌发率。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WPM培养基和MS培养基也都具有较好的萌发效果。
2020, 35(3): 309-31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3.010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氮水平对2个种源地的核桃砧木苗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新疆核桃砧木苗在栽培过程中的标准化施肥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对阿克苏种源地及和田种源地的核桃砧木苗进行不同水平的氮素诱导,测定核桃砧木苗地上部及地下部形态特征、生物量、光合特征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 结果 相同氮素水平处理下的不同种源地核桃砧木苗部分指标存在差异且各指标随氮梯度递增表现出先扬后抑的趋势。当施肥量达到10−15 g·a−1·株−1时,株高、根系总体积达到最高值,株高:95.27 、72.07 cm,根系体积:1 249.75 、928.01 cm3;净光合速率随着氮水平的增高而增高,施肥量达到10 g·a−1·株−1时出现最大值12.725 1、12.357 3 μmol·m−2·s−1,之后随氮水平的递增,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综合评价得出施氮量在10−15 g·a−1·株−1的2个种源地的核桃砧木苗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均表现出最优性状。 结论 核桃砧木苗的标准化施氮范围为10−15 g·a−1·株−1,且在标准化施肥范围内,阿克苏种源地核桃砧木苗对氮素的利用能力强于和田种源地的核桃砧木苗。
2020, 35(3): 317-32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3.011
摘要:
目的 明确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两种新型杀虫剂在茶叶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了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推荐施用剂量和2倍推荐施用剂量在茶叶和茶园土壤中的残留量分析方法及其残留消解。 结果 2种供试药剂在茶叶和土壤中的残留量随时间的推移呈负指数函数递减,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中烯啶虫胺试验剂量在茶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半衰期分别为6.08~6.54 d和1.52~1.68 d,在茶叶中残留量消解至MRL以下所需0.91~3.33 d;唑虫酰胺试验剂量在茶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半衰期分别为4.47~4.74 d和1.87~1.89 d,在茶叶中残留量消解至MRL以下需5.10~8.18 d。 结论 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在茶叶和土壤中均属于易消解农药,研究结果可为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在茶园中的合理使用及其在我国规定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2020, 35(3): 323-33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3.012
摘要:
目的 利用控失尿素开展宁夏引黄灌区水稻化肥减量研究,为提高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减少氮素损失,促进氮素环保高效施用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氮肥(CK)和常规尿素为对照,设控失常量、控失减量10%、控失减量20%、控失 ∶ 常规为7 ∶ 3、控失 ∶ 常规为5 ∶ 5、控失 ∶ 常规为3 ∶ 7、控失尿素(基)等7个处理,研究不同控失尿素减量配比处理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淋失的影响。 结果 (1)施用控失尿素能够促进水稻增产,控失 ∶ 常规为5 ∶ 5处理的水稻增产效果最好,比常规尿素增产8.92%,其次为控失 ∶ 常规为7 ∶ 3。控失尿素主要增加水稻的穗粒数进而增加产量。(2)施用控失尿素能够促进水稻氮肥利用率,控失减量10%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比常规尿素增加了9.79个百分点,其次为控失 ∶ 常规为5 ∶ 5处理。(3)施用控失尿素能够降低稻田田面水总氮浓度和总氮淋失量。与常规尿素相比,控失尿素各处理整个水稻生育期全氮淋失量降低了28.40%~66.32%,其中,控失减量20%处理氮素淋失降低幅度最大,其次为控失减量10%、控失常量处理。 结论 控失尿素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与氮肥利用率,降低氮素淋失量。综合考虑,施用控失尿素243~270 kg N·hm−2、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比5 ∶ 5是宁夏引黄灌区较合理的氮素运筹模式。
2020, 35(3): 331-33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3.013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含氮量培养料在隧道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为优化蘑菇培养料配方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麦秆、鸡粪为主要原料,采用隧道发酵技术制备含氮量为1.15%(T1)、1.35%(T2)以及1.55%(T3)共3个处理的双孢蘑菇培养料。测定不同堆制时期培养料的含水量、灰分、含氮量及pH,并统计各处理不同潮次蘑菇产量。 结果 在培养料堆制发酵过程,培养料含氮量比例呈上升趋势,处理T3二次发酵料含氮量最高,为2.28%,显著高于处理T1。培养料pH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总体呈弱碱性,处理T3一次料以及二次料的pH最高,pH和原料的含氮量呈正相关性。培养料含水量都随着发酵过程不断降低,T3处理的二次料含水量最低,为65.78%,符合蘑菇生长需求。培养料灰分则随着发酵过程不断提高,T1处理初始灰分最低,发酵结束后二次培养料灰分为30.92%,较其他两个处理低。含氮量较高的培养料其总产量更高,处理T3产量最高,为20.74 kg·m−2。 结论 不同含氮量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培养料理化性质变化较大,含氮量1.55%的培养料蘑菇产量最高,适合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
2020, 35(3): 337-34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3.014
摘要:
目的 研究在香蕉园套种花生(兼作绿肥)的综合效应,为海南省推广蕉园套种绿肥等作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设置5个处理:香蕉单作(CK)、3行双粒花生套种香蕉+覆盖还田、3行双粒花生套种香蕉+翻压还田、5行单粒花生套种香蕉+覆盖还田、5行单粒花生套种香蕉+翻压还田,探讨不同播种方式与还田方式对香蕉生长、花生生长、蕉园土壤、蕉园小气候环境,以及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结果 5行单粒播种+覆盖还田处理的各项主要指标表现最佳,与对照相比,香蕉苗期株高、茎围和青叶数分别增加89.74%、11.89%和32.05%;地表湿度增加4.61%,地温和气温分别降低2.07%和8.39%;杂草数减少84.62%,香蕉株被害率减少65.21%;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分别提高 17.18%、6.17%、76.01%、63.58%和34.59%,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5.15%;蔗糖酶活性提高2.38倍,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含量分别提高44.27%、75.92%、13.94%和11.58%;>2 mm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由22.0%提高到35.22%;香蕉的产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2.31%、15.21%、5.10%和8.73%。 结论 在香蕉园套种花生能有效提高蕉园土壤中养分含量与酶活性,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调节蕉园温湿度;明显减少杂草的生长和害虫的危害;显著促进香蕉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综合作物产量、作物品质、土壤改良、生态环境优化及对香蕉生长的影响效应,在蕉园套种花生以5行单粒播种加覆盖还田的套种模式效果最优。
2020, 35(3): 351-35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0.03.016
摘要:
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油料植物,对南方经济林、生物质能源的生产有重要贡献。干旱胁迫是油茶生长过程中常遇到的一种逆境胁迫,油茶属中等耐旱植物,但在缺水环境下,尤其是在其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干旱胁迫对油茶枝条生长发育均会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引发油茶生长受限,产量下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开展相关研究极具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干旱胁迫对油茶形态发育、生理响应的影响,以及应对干旱胁迫有关措施的研究进展;针对油茶干旱胁迫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相关研究方向。
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油料植物,对南方经济林、生物质能源的生产有重要贡献。干旱胁迫是油茶生长过程中常遇到的一种逆境胁迫,油茶属中等耐旱植物,但在缺水环境下,尤其是在其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干旱胁迫对油茶枝条生长发育均会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引发油茶生长受限,产量下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开展相关研究极具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干旱胁迫对油茶形态发育、生理响应的影响,以及应对干旱胁迫有关措施的研究进展;针对油茶干旱胁迫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相关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