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2019年  第34卷  第4期

栏目
作物科学
摘要:
  目的  利用TALEN技术定向突变水稻pms3的原始突变区域,创制不同类型osa-smR5864小RNA编码序列突变体,鉴定不同突变体的雄性育性光温反应变化规律,为基于定向编辑水稻PMS3基因的方法培育水稻两系不育系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构建基因编辑载体TALEN-PMS3,转化日本晴和明恢86,通过测序鉴定pms3突变体,利用福州夏季自然长日高温鉴定T2pms3突变体的雄性育性及自交结实率。
  结果  转化获得25个转基因T0代克隆,其中日本晴有4个克隆产生了突变,明恢86有5个克隆产生了突变,突变率分别为40.0%和33.3%。在T1代非转基因材料中,日本晴背景中有3种纯合突变类型,明恢86中有5种纯合突变类型。在福州夏季自然长日高温条件下,T2pms3突变体能够产生正常可育的花粉,自交结实率正常,并未表现出类似培矮64S的光温敏雄性不育特征。
  结论  本研究通过基因编辑获得的多种类型水稻pms3突变体并不能产生光温敏雄性核不育表型,说明了pms3位点调控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分子机制的复杂性。
摘要:
  目的  选育高产高糖、宿根性强、抗倒伏、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蔗新品种,为我国蔗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持。
  方法  以闽糖92-649为母本、新台糖10号为父本,通过五圃制杂交,选育出优良甘蔗新品种闽糖061405,并在福建省进行多年多点生产试验和参加全国联合区域试验,同时进行遗传组成分析。
  结果  在福建省多年多点品种试验中,闽糖061405每公顷蔗茎产量133.055 t,11月至翌年1月平均蔗糖分(绝对值)15.35%,每公顷含糖量20.475 t,与主栽品种新台糖16号相比,蔗茎产量增加19.84%、含糖量增加11.83%、蔗糖分降低0.23个百分点;遗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闽糖061405共含有14个不同基础种质,遗传组成丰富。
  结论  闽糖061405具有高产高糖、宿根性强、适应性广、抗倒伏能力强的优良特性,且具有适宜全程机械化栽培的特征,是一个种性优良的甘蔗新品种,但对黑穗病表现感病,适宜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临沧等我国主要蔗区种植并推广全程机械化栽培。
园艺科学
摘要:
  目的  准确、科学地鉴定灰树花菌株,明确其亲缘关系。
  方法  采用拮抗和ISSR分子标记对供试的11个灰树花菌株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  拮抗反应表明,供试菌株之间拮抗作用有一定差异,根据拮抗反应的有无,供试菌株分为4组。I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当相似性系数达到0.87水平时,供试菌株聚成5组,第1组包括菌株1(石家庄灰树花)、2(台灰)、10(XG-W)、5(Gr0001+2)、6(CN)、7(雪圆);第2组为菌株11(CN-9);第3组为菌株4(Gr0003);第4组包括菌株8(H)、9(Hokto);第5组为菌株3(Gr20)。
  结论  拮抗反应与ISSR两种方法结论较一致,推测石家庄灰树花与台灰,Gr0001+2、CN与雪圆,H与Hokto这3组菌株分别来源于同一个菌株,属于同种异名现象Gr0003、H和Hokto亲缘关系较远;Gr20与其他菌株亲缘关系最远。
摘要:
  目的  南酸枣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产业发展,果用型南酸枣品种选育工作滞后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发展的障碍;通过对资源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为果用型南酸枣品种选育提供基础。
  方法  以49份南酸枣果实为材料,对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等17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观测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类研究。
  结果  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07%~29.91%,其变异程度为单果重>果核重>果皮重>果核纵径>果横径>果纵径>可食率>果核指数>果核横径>果形指数。相关性分析发现,可食率与单果重、果纵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果皮重和果核重无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61%,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2.98%,特征向量单果重、果纵径、果横径、果核重、果皮重和果核纵径等。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11.60处将49份南酸枣资源分为5组。
  结论  南酸枣果实各性状间相互影响,即单一性状的改变可能导致果实综合表型性状差异,南酸枣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摘要:
  目的  探讨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花粉超低温保存及再生的方法,以延长其花粉保存时间,为科研、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方法  分别设置不同培养基配方、不同光照、不同采集时间处理,进行花楸花粉离体萌发试验,测定各试验处理的花粉萌发率;设置不同冷冻方式和化冻方式处理,测定两种方式不同处理的花粉萌发率;制备不同含水率的花粉,分别测定其在超低温保存前、后的萌发率。
  结果  (1)培养基为100 g·L-1蔗糖+100 mg·L-1硼酸的处理,花粉萌发率最高,达72.42%;(2)黑暗处理花粉萌发率为77.24%,比光照处理高8.96个百分点;(3)一天中,10:00和14:00采集的花粉,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时间采集的花粉;(4)-20℃预冷冻培养30 min后投入液氮保存24 h的处理效果最好,花粉萌发率达43.15%;(5)超低温保存后40℃水浴解冻5 min处理比其他解冻方式处理的花粉活力高,萌发率为35.70%;(6)花楸花粉超低温保存最适含水率为7.72%,此含水率下花粉超低温保存后萌发率最高,为31.53%。
  结论  花楸花粉采用超低温技术保存24 h后仍具有活力,黑暗条件、花粉采集时间、花粉萌发培养基、花粉含水率、冷冻与化冻方式均会对花楸花粉超低温保存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动物科学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的方法。
  方法  根据Mo膜蛋白P80基因序列,利用Oligo 7软件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检测Mo的RPA方法。
  结果  该方法可特异性扩增Mo,对其他羊常见病原无特异性扩增,对Mo核酸的检测灵敏度为70 fg·μL-1,与常规PCR敏感性一致。批内和批间结果显示Mo阳性样品均能扩增条带,而阴性对照均无扩增,表明重复性好。对186份临床样品应用建立的RPA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并对其中40份肺脏样品进行支原体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出的13份Mo阳性样品及常规PCR法检测出的95份阳性样品经RP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结论  建立的Mo RPA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Mo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一项候选技术。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光源诱导闽西南黑母兔同期发情与激素之间的关系,以提高闽西南黑兔的繁殖性能。
  方法  选用150日龄未经产雌性闽西南黑兔,于LED灯和节能灯下饲养1周,光照周期L:D=16:8 h,对照组只提供自然光照。于补光前1 d、光照3 d后和光照7 d后观察记录发情率并耳缘静脉采血。采用ELISA方法,研究不同光源对闽西南黑兔褪黑激素、促卵泡素和雌二醇分泌的影响。
  结果  (1)LED灯和节能灯光组的发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LED灯和节能灯补光对闽西南黑母兔的发情率有明显影响;(2)ELISA试剂盒检测不同光源下血清中褪黑激素、促卵泡素和雌二醇素含量,LED灯和节能灯光处理使150日龄闽西南黑母兔在光照后3 d和光照后7 d血清中褪黑激素水平显著降低,而促卵泡素和雌二醇激素水平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结论  不同光源长光照可以显著影响150日龄未经产雌性闽西南黑兔同期发情,且对血浆中的褪黑激素具有明显下降作用,但对促卵泡素和雌二醇影响较小。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饲粮能量结构对二元母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用90头体貌相近、平均体重为(61.97±4.37)kg的长白×大白杂交后备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分别饲喂3种不同能量结构的等能等氮饲粮,3个组饲粮能量组成分别为:组1饲粮含有49.70%淀粉、2.81%粗脂肪(EE)和8.95%中性洗涤纤维(NDF);组2饲粮含有43.52%淀粉、5.68% EE和12.53% NDF;组3饲粮含有37.13%淀粉、8.73% EE和16.02% NDF。
  结果  随着饲粮淀粉水平的降低和EE、NDF水平的增加,后备母猪日增重(ADG)呈下降趋势(P < 0.1),料重比(F/G)呈上升趋势(P < 0.1)。组1和组2饲粮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组3(P < 0.05),组1与组2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粮淀粉水平的降低和EE、NDF水平的增加,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浓度呈现增加趋势(P < 0.1),血清葡萄糖(GLU)浓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胰岛素(INS)浓度呈现下降趋势(P < 0.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瘦素(Leptin)浓度组1显著高于组3(P < 0.05),组1与组2间、组2与组3间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过多降低后备母猪饲粮淀粉水平并提高EE和NDF用量,会降低后备母猪养分表观消化率、降低血清激素分泌,影响后备母猪生长性能。
摘要:
  目的  了解福建白兔的生长与生化特性及其与新西兰白兔的差异,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福建白兔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方法  测定福建白兔与新西兰白兔不同日龄的生长发育情况和90日龄的生化指标,并分别进行品种内性别比较和品种间比较。
  结果  福建白兔公兔体重均大于同期母兔体重但差异不显著,35~90日龄日增重公兔显著高于母兔(P < 0.05)。两个品种兔相比,90日龄福建白兔的体重、体长、胸围、耳长、耳宽、免疫球蛋白IgM、IgG、球蛋白、谷氨酰转肽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都低于新西兰白兔,且除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显著外(P < 0.05),其他差异极显著(P < 0.01);而福建白兔白蛋白、乳酸脱氢酶和总胆红素极显著高于新西兰白兔(P < 0.01)。
  结论  福建白兔与新西兰白兔相比,其体型小,生长速度慢,血液生化指标具有总胆固醇低、低密度脂蛋白低和白蛋白高等优点。
植物保护
摘要:
  目的  利用废旧生物质资源制备量子点并增加细菌病害防治的资源。
  方法  以刺托竹荪菌盖采用水热法合成碳量子点,并用透射电镜扫描、红外光谱、XRD和荧光分析对碳量子点进行表征。选取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地毯草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作为供试菌种,采用抑菌圈法对碳量子点的抑菌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  该方法制得的碳量子点近似球形,粒径均匀,分散性好。其发射波长依赖于激发波长,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出现明亮的蓝色荧光。碳量子点对青枯雷尔氏菌和地毯草黄单胞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结论  获得了一种可用于防治植物细菌病害的量子点。
摘要:
  目的  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Snellen)是糖胶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叶片及卷叶危害,严重影响糖胶树的生长发育及观赏与药用价值。为补充其基本生物学信息,提供综合治理绿翅绢野螟的理论依据,开展了绿翅绢野螟各虫态发育历期、繁殖与幼虫取食量等的研究,以期为明确其防治适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组建实验种群两性生命表,分析绿翅绢野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成虫繁殖力、各龄幼虫取食量和存活率等种群参数。
  结果  在温度(28±1)℃、相对湿度(70±5)%及光周期(L:D=12:12)的条件下,绿翅绢野螟种群的平均世代周期为(45.42±0.55)d,内禀增长率为(0.099±0.006)d-1,周限增长率为(1.104±0.007)d-1,净增殖率为(92.28±22.50,子代)。雌成虫个体的繁殖力为(369.20±65.44)粒;单头雌成虫最高产卵量达1 267粒。在幼虫期,随着虫龄的增加,发育历期随之增长,取食量随之增加。高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低龄幼虫;4~6龄幼虫的取食量显著大于1~3龄幼虫。
  结论  综合考虑幼虫各虫龄的发育历期及取食量,认为1~3龄幼虫阶段是其防治的关键时期。
摘要:
  目的  研究5种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杀虫活性,并对杀蝗活性最高的闹羊花提取物进行活性物质的分离,为进一步研究其杀蝗活性物质的结构和其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方法  筛选铁棒锤Aconitum Pendulum、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紫丱子)紫铆Butea monosperma(Lan.)Kuntze、翼首草Pterocephalus hookeri和闹羊花Rhododendron mole 5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分别测定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对蚜虫和东亚飞蝗的毒力;采用连续分级萃取法和柱层析法分离闹羊花的杀蝗活性物质。
  结果  肉豆蔻提取物在1 000 mg·L-1质量浓度下对番茄绵腐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5.23%、77.78%和88.85%;48 h后闹羊花提取物在2 000 mg·L-1质量浓度下对蚜虫的致死率为55.38%,10 000 mg·L-1下的致死率为100%;闹羊花提取物在10 000 mg·L-1质量浓度下,24 h后对蝗虫的致死率为44.83%,96 h后的致死率为86.96%。从闹羊花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活性物质流分Ⅲ-2-2,在1 000 mg·L-1质量浓度下,24 h后对蝗虫的致死率为53.57%,120 h后的致死率为90.48%。
  结论  肉豆蔻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高;闹羊花提取物对蚜虫和蝗虫的毒杀活性最高;闹羊花提取物中杀蝗活性物质集中在石油醚萃取物和二氯甲烷萃取物,从二氯甲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对蝗虫毒杀活性最高的流分Ⅲ-2-2。
资源与环境科学
摘要:
  目的  明确福建省某钼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和钼含量及其风险,为钼矿区周边土壤的安全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8年8月在钼矿区周边采集10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了Cd、Pb、Zn、Cr、Ni、Cu和Mo等7种元素的全量和TCLP(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提取量,并基于此进行了评价。
  结果  调查区域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大于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的规定,10个采样点土壤Cd、Zn和Cu含量均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规定,Mo的含量均大于安全阈值规定,超标率达100%。基于TCLP法评价的钼矿区土壤重金属存在的风险主要是由Cd、Pb和Mo元素引起的。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土壤处于轻度污染以上等级的达到60%,随着离矿口距离的增加,污染程度越低。
  结论  钼矿区周边土壤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TCLP提取的Cd、Pb和Mo存在较高的风险,离矿口越近的土壤污染风险越严重。
摘要:
  目的  评估福建省规模化养猪场利用沼气工程处理粪便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以推动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建设,实现生猪养殖业清洁生产。
  方法  根据国际通用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方法,以2010年和2015年为例,计算福建省规模化养猪场粪便资源量及沼气生产潜力,评估粪便资源全部用于沼气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减排效益。
  结果  2010年和2015年福建省规模化养猪场排泄物干物质总量分别为169.93万t和163.29万t,其产沼气潜力分别为7.14亿m3和6.86亿m3。假设规模化养猪场粪便所产沼气全部用于替代薪柴,则分别可替代薪柴245.42万t和235.84万t,减少CO2排放量分别为268.74万t和258.25万t;假设规模化养猪场粪便所产沼气全部用于替代煤炭,则分别可替代煤炭130.85万t和125.74万t,减少CO2排放量110.89万t和106.56万t。如果养猪场粪便全部用于沼气工程,则分别可减少CH4排放3.59万t和3.45万t。
  结论  沼气工程在有效处理禽畜粪便的同时生产了优质燃料,沼气替代传统能源减少了CO2排放,禽畜粪便厌氧消化减少了CH4排放,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
摘要:
  目的  筛选适宜福建省种植的水土保持型牧草,为福建省水土流失区域治理的草种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长汀地区选取11个草种,通过测定出苗率、成活率、覆盖度、枯落物浸水容量、根系重等水土保持特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试验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福建省水土保持适宜牧草。
  结果  试验区内表现优或较优的草种有百喜草、闽引圆叶决明、闽草1号狼尾草、闽牧6号狼尾草、大翼豆、葛藤;表现良好的有红象草、钝叶决明、扁豆、含羞草;表现较差的有福引圆叶决明1号。
  结论  禾本科属的百喜草、闽草1号狼尾草、闽牧6号狼尾草,豆科属的闽引圆叶决明、大翼豆、葛藤较为适合福建长汀及周边相同气候条件的水土流失地区种植。
食品科学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贮藏方法对金花茶花品质的影响,为金花茶花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  以冷冻干燥的金花茶花为材料研究低温避光、室温曝光和室温避光3种贮藏方法对金花茶花品质的影响。每间隔3个月测定其总黄酮、总多糖、总皂苷和茶多酚4种生理活性成分及氨基酸、蛋白质和粗脂肪3种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价。
  结果  生理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含量及其表面色泽的变化与贮藏方法及时间有关。相同贮藏条件下各贮藏方法的金花茶花总皂苷、茶多酚、蛋白质含量均下降,粗脂肪和总多糖含量升高;低温避光贮藏的总黄酮、总皂苷含量均较其他两种贮藏法的高,粗脂肪则较之低,花色保持不变;室温曝光下总黄酮和总皂苷较贮藏前降低,粗脂肪较贮藏前升高,花朵表面色泽加深变暗。
  结论  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氨基酸总量可作为综合评价金花茶花品质的可选指标。低温和避光利于金花茶花贮藏。从金花茶花品质稳定、外观色泽变化及提高金花茶花等级和售价等方面综合考虑,金花茶花以室温避光贮藏不超过6个月、低温(5℃)避光贮藏不超过12个月为宜。
摘要:
  目的  探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营养藻丝快速生长的最适宜光照强度。
  方法  以坛紫菜新品种申福2号自由丝状体营养藻丝为培养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10、20、40、80、100 μmol·photons m-2·s-1)对自由丝状体营养藻丝生长、光系统PSⅡ最大量子效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经25 d培养后,坛紫菜自由丝状体营养藻丝的增重随光照强度梯度增加而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80 μmol·photons m-2·s-1光照强度培养下的藻体增重最多,且光系统PS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值最高。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红蛋白含量整体上随光强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藻蓝蛋白含量则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藻体CA和RubisCO酶活性均随光强增加而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中,以40 μmol·photons m-2·s-1培养下的酶活性最强,80 μmol·photons m-2·s-1次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SOD在不同光强下的活性随光强增加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80 μmol·photons m-2·s-1下培养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营养藻丝这两种酶的活性均最低,分别为最高活性试验组的24.0%和22.9%。
  结论  在80 μmol·photons m-2·s-1培养下,坛紫菜自由丝状体营养藻丝增重最多,藻体最大量子效率Fv/Fm值最大,RubisCO和CA活性较强,超氧阴离子和SOD活性最低,该光照强度最有利于坛紫菜自由丝状体营养藻丝的快速增殖。
摘要:
  目的  提取百香果果皮精油,检测鉴定其香气成分,探讨百香果果皮精油的开发应用前景。
  方法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对百香果果皮精油成分进行提取,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采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和计算机谱库对样品成分进行分离分析,结合人工谱图解析对百香果果皮精油成分进行鉴定。
  结果  共检测出263种化学成分,通过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化学成分的百分比含量,进一步归类得出:烃类相对含量为31.05%,酯类30.46%,酸类20.88%,醇类7.46%,醛类3.76%,酮类1.54%。百香果果皮精油中含有大量香气成分物质,包括己酸己酯、己酸叶醇酯、丁酸辛酯、丁酸叶醇酯、月桂酸乙酯、香茅醇、薄荷醇等。
  结论  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得出了百香果果皮精油香气成分丰富,不仅具有苹果、梨、橙子、甜瓜、柠檬、桃子、樱桃、柑橘、椰子等多种水果的香气成分,还具有多种草香、花香、坚果香、酒香和药香等香气成分,可以将百香果果皮精油制成香料,应用于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中。